Discovercake and030 爱情 || 人类的赞歌是纯爱的赞歌
030 爱情 || 人类的赞歌是纯爱的赞歌

030 爱情 || 人类的赞歌是纯爱的赞歌

Update: 2025-09-09
Share

Description

这是一期纯爱战士的漫谈。


00:16 在早见的最新的公众号上,and感受到了其对于爱情(亲密关系)看法的陡转,从渴望却被现实拒斥,转变成为对于爱情自觉的弃绝,这或许可以用现实磋磨,失望太多来解释,但这种解释是庸俗的,它掩盖了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弃绝,相比于渴望,更接近真正的爱情


04:00

如果将爱情或者说对于爱情的渴望进行解构,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爱情与婴儿期那种歇斯底里联系在一起:为了缓解与母体分离的创伤,婴儿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影响他者,如果对方的反应被理解为一种其行为的反馈,那么这种创伤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大部分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就属于这样的模式,这本质上是在呼唤一种神话,他者对于自我的百分百地觉察。LCL之海。在神话中,所爱之人成了一面镜子,随自己翩翩起舞,从不懈怠,然而现实中的爱人,无论如何,也只是他者。现实总是会不断地消耗神话。但,还存在另外一种爱情,却偏偏扎根于绝对的不可能性之上,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08:2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鸽翼》故事介绍:一场令人心碎的三角恋,凯特家境贫寒,托庇于自己富有的姨妈家,她的姨妈则试图通过控制凯特的婚姻来牟利,但凯特爱上了现在没钱,未来也不会有钱的丹什。事情本来已经彻底不可救药了,但是富有的美国女孩米莉的出现却给事情带来了新的变化,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继承了大笔的遗产,自己却病入膏肓,更重要的是,她爱上了丹什。凯特在知道了这些以后,她操纵丹什去接近米莉,以期在米莉死后获得她的遗赠,从而让自己被社会判决不可能的爱情变为可能。当米莉知晓了这一切后,身体加速崩溃,很快就离开人世,但她还是留了相当一笔钱给了丹什。丹什知道这一切后非常震动,在迷惘了很久之后,他说服凯特,拒绝这笔钱,并立刻结婚。看到丹什已经做出的选择,凯特知道事情已经再也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样子了,她拒绝了丹什也拒绝了钱,离开了他

10:33 小说中三个人视角下的“爱情”:米莉爱丹什,但丹什并不爱他,甚至和凯特在算计他,她只要活着,就是丹什和凯特在一起的障碍,于是她主动选择了死亡,把遗产留给了丹什。这是一种纯粹的自我牺牲,她给丹什最后的礼物是成全,也是最凄厉的咒文;丹什开始爱着凯特,但在米莉死后,他爱上了米莉,“了不起”,“像鸽子一样伸出翅膀遮蔽了我们”,这种爱情让他感受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回应的冲动,他必须拒绝这笔钱然后和凯特结婚,用这种行动去证明自己不是“那种人”;凯特自始至终爱着丹什,即使这种爱已经被社会判决为无望,为了这份爱情,她选择了一条最冒险的路,即使这意味着泯灭自己的良心,最后她看似可以得到所有,实际是失去了一切

16:50 为什么齐泽克认为凯特是真正的伦理人物?米莉的死带给丹什和凯特巨大的伦理考验,丹什的选择是回应,是皈依,他就是克尔凯郭尔所概括的那类悲剧英雄,放弃金钱和凯特结婚是一种被动的伦理回应,就像阿加门农为了希腊联军献祭了自己的女儿一样,凯特不同,她想要的是丹什和钱,当最后丹什让她二选一的时候,她选择放弃一切,这是伦理自治,不是为更高的伦理所感召,而是对于自我伦理的一种坚守,这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说的无限弃绝,通往信仰的必由之路


21:47 《追忆似水年华》中马塞尔对于阿尔贝蒂娜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在巴尔贝克海滩的迷恋,《女囚》中的扭曲和控制,以及当阿尔贝蒂娜死去后那种刻骨地怀念。这不仅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否在根本上就是一种面对绝对的不可能性所坚持的信仰?最为纯粹的爱,只存在于回忆之中。如果说巴尔贝克海滩的迷恋,《女囚》中的扭曲和控制是主体的幻象,那么正是因为回忆,普鲁斯特穿越了幻象,抵达了爱情。米涅瓦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中起飞。人类只有一种选择的自由,在过去的回溯中选择成为的自我。

25:17 只有回忆中的选择才是自我的选择,现实中看似自我的选择,本质无非是一种意识形态唤问罢了。大部分人在没有厘清自我和主体两者之间的差异的时候,就开始乞灵于主体性,好像它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门,能给自己所有的欲望正名,但问题是,这些真的是自己的欲望吗?残酷的真相是,所谓的主体性,究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纯粹被动的过程,就如阿尔都塞所言,“个体被意识形态唤问为主体”。当一个人处于意识形态之中的时候,并不会感受到意识形态的存在,当他感受到意识形态的存在时,他已经离开意识形态很远了。意识形态唤问的主体是同质的,而像普鲁斯特那样在回忆中那种回溯性的自我选择才能构成独一无二的自我。


35:31 纯粹的爱情必然是唯一的,不可交换的,或者换言之,是伦理的。真正拥有爱情的人必然是康德式的伦理自治者,这意味着对于所有可能的交换的无限弃绝。这里的无限弃绝具有两重含义,一方面,伦理自治者通过无限弃绝拒绝了所有可能的交换,另一方面,这种无限弃绝反过来构成了纯粹的爱情,在《鸽翼》结尾处,凯特指出丹什已经爱上了米莉的影子,丹什一口否认,然而他为了米莉的影子放弃遗赠的弃绝,在凯特眼中不是爱情又能是什么呢?爱情,就是伦理时刻

41:17 和柄谷行人在《世界史的构造》中呼唤新的交换模式(交换模式D)不同,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直接批判了交换本身,对他而言,交换就是堕落,部落战争之后,失败者要么选择死亡,要么选择变为奴隶,用无限延续的劳役交换得以延续的生命,这是耻辱性的。这是最原始的交换,而在现代,交换已经变为了象征交换,与其说我们为了实在之物交换,不如说我们是为了符号而交换,没有所指的能指的狂欢和堕落。唯一可以逆转交换的,唯有死亡这一彻底的否定性姿势。


57:10 马塞尔·莫斯在《礼物》中提到了原始人中非常普遍的夸富宴的习俗,富有者无偿给予贫穷者,这看似是一种礼物,但是这种礼物上却是铭刻着咒文的,接受礼物就意味着接受低人一等的事实,看似无偿的礼物背后是一种本质的权力过程


54:00 回到早见的观点,take advantage of 这样的关系并不比亲密关系差。不得不说,这很现代,对于很多80/90后而言,他们是怀着一颗现代的心却过着一种前现代的生活,对于他们,早见的说法是有吸引力的,但是现代性的问题呢?其实没有回答。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030 爱情 || 人类的赞歌是纯爱的赞歌

030 爱情 || 人类的赞歌是纯爱的赞歌